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,有效推动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与普及,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、省教育厅、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的2021“校园大舞台——徽风皖韵进高校”活动在我省多所高校演出。
11月16日,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举办的2021年中国小剧场黄梅戏《香如故》在我校报告厅进行文艺演出,学校教职工及学生代表一起近距离感受黄梅戏的文化魅力。
黄梅戏专场演出的开展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,提升了我校文化品位,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达到了我校长期坚持文化教育“润物无声、育人无形”效果。
黄梅戏,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,与京剧、越剧、评剧、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,汉族戏曲之一。最早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《申报》上的一则报道,证明在1879年之前,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“黄梅调小戏”上演。以安庆为中心,经过100多年的发展,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。
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,以明快抒情见长,具有丰富的表现力;表演质朴细致,以真实活泼著称。20世纪50年代,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严凤英和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《天仙配》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,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。
(参考百度百科)
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,也是安徽地方重要文化名片。其影响和意义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随着国家和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,黄梅戏逐渐发展起来,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需注意扬弃继承,转化、创新,在振兴黄梅戏的同时,应立足于社会实践。创作新剧作要多关注新时代的声音,反映当今时代的现实生活,推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发挥数字媒体文化传递、沟通、共享的强大功能,推动传播手段的创新。培养优秀人才,发挥人民群众在传统戏曲创新中的主体作用。继承传统,推陈出新。发挥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,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、自豪感,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,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。
尤其是一些传统剧目可以结合一些现代人的审美,适当与现代元素相结合,开创一条适合当下审美需求的戏曲发展之路,以带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戏曲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。